本文目录
推行精益管理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基础太差,草草上马。企业连最起码的5S或6S都没做好,现场管理混乱;中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差,管理凭借经验,做事凭感觉;过程质量控制无效,只有处罚……如此的企业加入精益推行行列,肯定是吃败仗。做精益生产推行的企业,首先要求企业自身做好基本的现场管理、具有一定改善基础的能力。切忌,不明自己,草率上马。
2、导入精益生产前没有端正思想,导入前的期望与导入后的结果产生落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中国推行精益生产需要有一个“汉化”的过程。日本丰田之所以在全球很出名,其生产制造模式使许多人膜拜和学习,这是经过60多年来不断持续改善和沉淀的结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也使许多企业在精益管理推行中夭折。企业管理者想快速把企业做好、做赚钱,思路本身是对的,选择精益管理也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冲着“利”去,容易让企业管理者在推行过程中被个体效率诱惑而忽视了整体效率;只看到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只看到企业的利益而忽视员工利益的共同成长与社会责任。要明白精益不是神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精益生产的导入与推行要有打持久战的打算,急切冒进的推进精益是不切实际的。要循序渐进地让大家了解精益变革对公司及个人带来的好处,减少激进式推进带来的阻力。
3、对咨询顾问或咨询公司依赖思想严重,期望过高。许多企业,对精益有很高的热情,推行时将一腔热血都寄托在顾问身上。这时的角色定位要明确,“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辅助作用”,顾问是外因,企业的管理层是内因。顾问会受到以前的工作背景、行业背景、辅导经历、擅长领域、项目团队构成、企业诊断后的认知、甚至是项目的个人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提供出来的解决方案与企业当前条件下现实可行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最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永远是企业自身。引进顾问,要认识到顾问以引导传授管理专业知识为主,需要公司内部自己发动全员参与学习,并配合准时完成顾问安排的工作,在顾问辅导时要踊跃主动提出问题与心得。要了解顾问更多只是扮演催化角色(教练),落实需要内部热忱参与,使积极推动变革的人成为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要清楚公司的管理人员才是解决方案的最终决策者,顾问只是医生,只管诊断开药并提供保健建议,企业自身身体的强健还需有问题时按时吃药,平时加强身体锻炼。
4、将经营与管理混为一谈。精益管理不是“灵丹妙药”,企业管理者应打消“临渴掘井”的念头和心态。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很多企业的业绩大起大落,这时候,公司通常会因应市场变化在战略方向上做出重大调整。这些都是企业正常的经营行为。但是,工厂的管理活动与目标是否也应该闻鸡起舞?曾经看到过有些工厂,业绩不好时甚至让财务人员也直接介入工厂管理活动,从损益表的变化状况角度去让工厂管理活动跟随经营策略的改善而改变。这是非常忌讳的,比如精益讲究降低库存,这个从财务制度上来看是减少了公司收益的。丰田有个公式,企业价值=战略经营/内部管理,很好地诠释了两者的差异。分母是内部管理,这个才是永恒的,是以产品流程为导向,针对企业中人员、质量、安全、生产、成本、设备、环境等七项活动展开管理。而经营是从这些管理产生的结果去做决策与判断,是管理产生的一种结果。只有管理活动扎实推进,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变化提供保证。这个月说要抓出货赶业绩,下个月说要减少人员降成本,只会使得管理工作发生混乱。达成出货或者降低成本本来就是管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并落实的。这种用经营来控制管理的做法,是无法持续有效的。
5、公司领导层在精益推进中角色扮演定位的偏差。搞精益这行的都很清楚从下到上搞精益会因为缺少资源的支持与缺少方向指引导致失败,但是从上到下搞精益的很多也失败了。有家在中国的日企,在原来的总经理领导下,精益活动推行的很好,甚至引起日本总厂都派人来参观学习。但是更换总经理后,精益活动很快就江山日下。两个总经理对精益活动都非常支持,但是,对精益过程与结果认知的差异性以及对角色扮演的差异性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从上到下搞精益,最高领导层不是摇旗呐喊就行,需要在充分认同精益思想的基础上,从精益战略的高度,制定出公司的中长期经营计划,召集中基层干部展开年度方针并展开具体的可操作的改善课题,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领导层需要以身作则,全程参与精益实施的整个过程,更需要关注过程而非单纯关注结果,需要做企业的领导者而非管理者。比如这家日企原来的总经理,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每月写一封给员工的信,点评工厂在进行的点点滴滴的精益改善活动,鼓励并表扬优秀员工,分享其巡视心得。而且坚持每天不定时巡视工厂,教练式引导中基层干部去主动发现现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善。
6、精益推行办公室的作用没有很好或充分发挥出来。
第一个方面,对精益改善项目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对项目以及子项目进展的过程与进度掌握不够,缺乏现场了解,更多只参加会议或看报告,没有针对改善现场进行评核。
第二个方面,对改善团队的辅导,不是流于纯粹的精益理论教条式灌输,无法跟现场结合起来,甚至推进室人员为了项目的进度。大包大揽,直接深入下去负责具体的改善案的执行,使得项目成员的相关能力缺乏锻炼,阻碍人才养成。
第三个方面,精益是个持久战的过程,推进室应该有非常具体可执行的规划,让工厂内的精益推进活动保持持久活力。读书会、竞赛、演讲、问卷调查、报刊杂志、发表会、内部网站、知识库等活动都是调动大家积极性很好的方式。山不过来,我过去。不要去左右别人,要想方设法去影响别人。精益推进室的人员要积极主动面对推进过程中推诿,抵制等负面性问题,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去感染项目相关参与人员,去团结更多地人员参与到精益项目中来。
第四个方面推进室以及项目领导人员层级不够或授权不足,无法做为与经营高层沟通的桥梁。导致资源以及项目范围,改善深入度等都受到极大影响。总之,要明确精益推进室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是扮演引导、组织、规划、辅导、协调、评核的角色,使推进室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7、对员工特别是对基层作业员的尊重只停留在口号上。企业的舞台不是单单精英的舞台,要想方设法给予企业最低层作业员实现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要清楚认识到,只有这些奋战在第一线的作业员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来源。要明白最熟悉生产现场,最先发现问题的,永远是这些日复一日重复工作的作业员。别把员工不当一回事,不要因为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高离职率而减少对作业员的训练。我们的底层作业员技能水平虽然普遍较低,但是他们其实也是有强烈的学习欲望的,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技能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起非常系统化的培训机制,持续不断地对员工特别是作业员进行操作技能以及质量、安全、效率、改善等方面的培训。要注意培训课程尽量简化并浅显易懂,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E-MASTER传承式教育。只有将这些创造价值的作业员也组织并发动起来展开各种改善活动,并让她们也有机会在各种场合展现他们的风采,才能有助于实现让她们不仅带双手更带大脑来上班。
8、推行精益没有跟绩效管理相结合。推行的改善项目是否符合企业与组织的目标,是否有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支撑精益项目的展开。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整合管理的基础。各单位制定的KPI必须直接或间接承接整体目标与愿景,要做正确的事。中基层主管要学习订定KPI及相关计算,进而对自己部门KPI差异源流确实掌握并展开改善。同时也要注意,绩效考核要针对团队而非个人,KPI要符合Smart原则,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掌握每时、每班、每日、每月的绩效动态。结合绩效做好激励措施,“没有激励就没有响应”!
1、天行健咨询整理部分导致推行6S管理失败的原因(参考):
2、原因二:6S只是生产现场员工的事情;
3、原因三:搞好6S企业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4、原因五:由于太忙而没有时间推行6S;
5、原因七:开展6S活动主要靠员工自发行为。
6、天行健咨询发现很多企业的员工,包括领导都认为6S仅仅是一种大扫除,只是为了改善企业形象所开展的活动。实际上,6S活动不仅能够使工作现场保持清洁,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不断的改善活动,使工作现场的6S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员工的个人素养。因此,6S活动与大扫除的根本区别在于:6S是持续的活动,大扫除是临时性活动,二者过程不同,目标也不同。
7、原因二:6S只是生产现场员工的事情
8、很多不在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认为:6S活动是生产现场员工的事情,不在生产现场的人员不需要开展6S活动。这种观点也是不正确的,单个部门的6S活动是很难在全范围内取得预期效果的。例如,如果业务部门所下达的订单没有及时出厂,致使产品堆积在车间,生产车间的人员将无法进行6S活动。因此,6S活动强调的是全员参加,领导者尤其要带头参与。
9、原因三:搞好6S企业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10、很多企业在推行6S活动的时候总希望6S活动能够“包治百病”,解决企业内部所有的问题。但是实际上,6S只是企业修炼的一个基本功,它产生的效果范围仅包括生产现场的整洁以及员工素养的提高。一个企业要想获得盈利,除了开展6S活动之外,还需要注意在战略管理、营销策略等方面下功夫。因此,期待6S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是不切实际的。
11、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追求效益。很多企业的领导者没有远见,认为开展6S活动需要较多的投入,因此他们认为6S活动的推广是赔本生意,因而不愿意实施。一般来说,6S活动的开展初期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并且很难在短期内形成收益。但是,只要企业能够持续开展这项活动,6S将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发展效益。因此,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把目光放远一些,要坚持实施6S活动。
12、原因五:由于太忙而没有时间推行6S
13、企业生产现场的状况一般都是比较复杂的,经常会出现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工作人员除了要从事正常的生产工作之外,还需要花费相当多的精力用于解决工作现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很多员工认为目前的工作已经非常繁重,实施6S活动增加了员工的工作负担。实际上,6S的实施正是为了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实施6S之后,工作人员的工作反而会变得轻松。
14、有人认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等6S活动过于注重形式,缺少实质性的内容,因而对6S活动的实施效果始终持怀疑的态度。一般说来,6S活动的实施确实需要一些形式,例如标准、宣传、培训等,但是6S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员工通过不断的重复,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因此,认为6S活动是形式主义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15、原因七:开展6S活动主要靠员工自发行为
16、很多企业将6S活动推行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员工不愿意参与。准确地说,6S活动的实施,并不是靠员工的自发行为,而是靠带有强制性的执行标准,员工在6S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6S的要求来行事。因此,6S活动的实施虽然强调员工的全体参与,但依然应该由企业的高层由上而下地加以推动和监督。
1.宣传不到位。“6S”管理由日本丰田公司工厂制“5S”(未包括安全)管理发展而来,后来逐渐延伸
到多个生产领域,它对推动企业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先进管理方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中国一些建筑企业也开始引入“6S”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但是,由于企业宣传推动工作跟不上,职工对“6S”管理的内容以及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不够,尤其是对“整理”和“整顿”、“清扫”和“清洁”搞不清有什么区别,也不甚明白它对创建文明工地、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作用,抓不住要点,加之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政府主管部门没有明确要求、企业自身重视和倡导不够,因此职工学习掌握有一定困难,反而不如对创建文明工地的了解程度深入。
2.执行不到位。6S管理的难点在于执行。从项目部人员进场到项目交付使用全过程,“6S”涵盖了
所有基础管理工作,而且这些工作需要常抓不懈,而这恰恰是目前项目部采用“6S”管理方法最大的障碍。究其原因:既有客观调价的限制,如(1)施工场地比较狭小,空间有限,大量的周转材料无法做到及时分类管理;(2)交叉工序多,材料、施工机具来回调动窜用;(3)人员流动性大,从管理人员到作业人员随时都有变化可能等。又有主管方面的原因,如(1)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工地上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对定置管理缺乏认识,没有养成定置管理、随时清理的习惯;(2)项目经理认为规矩太多、嫌麻烦而不愿意采用;(3)传统观念认为建筑工地就是脏、乱、,认为堆放建筑垃圾是正常现象,不必及时清扫,所以也就难以做到清洁。加之目前各省市对创建文明工地的考核评价多偏重于安全,对安全生产、硬件设施规定有硬性指标,而对“6S”中其他指标没有明确要求,从侧面上让施工企业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3.监管不到位。“6S”管理要求全员都要参与,从公司最高管理者到一线工人,从各职能部门到项目部,
每级组织、每个人员都有自己的职责,但是现在的应用场所基本局限于项目部。公司层面的领导对“6S”管理讲起来重要、比起阿里(和创杯、创效相比)次要、忙起来不要;负有监管责任的职能部门自身很少坚持“6S”管理,与执行单位“两张皮”矛盾突出。专业部门限于人力和精力,很难做到深入各基层单位进行检查。因此,施工现场经常出现反复,项目部没有真正把“6S”作为一种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提高经济效益的高度来给予重视,应付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
急功近利可能是其6S推广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对6S的认识、6S执行者的培训和选择推广的起点部门等方面。6S管理难以实施的原因与推行技巧管理者看到外界都在推广6S或对6s略知一二,在没有对6S进行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就推行6S。他们总是认为只要认识和后期动作正确就不用在做好全部准备的情况下再去推广,管理者往往选择在企业的全部部门同步推广。
现场的管理,不外乎是人、机、料、法、环的管理,现场每天都在变化,异常每天都在发生。做好6S,能够让现场井然有序,把异常发生率降到最低,这样员工才会心情舒畅地工作。在领导的强力推动下,有些员工6S的施行纯属形式主义,有些人甚至不能说全6S的内容,至于知道含义者更是寥寥无几。从现场状况也可以看出他们的6S执行只是口号而已。6S推广,没有把6S真正当作提高效益、效率和质量的管理办法。由于员工对6S认识误区的存在,因此,在推行6S管理的过程中,大家的意见难统一和达成共识,这样势必导致推行的力度和质量下降,甚至推行失败、毫无结果。
6S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要使推行工作持久、有效,必须加强推行过程中对控制的执行力,这样才能确保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6个方面实施到位。有些企业开始可能很有热情去执行6S,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头脑里的温度不再那么高;也有是由于没有把6S推进到第五层修养的境界,没有形成一种习惯。最后,6S的推广以逐渐消失而结束。随着通过合格验收单位数量的增加,保持和巩固6S管理验收成果,避免出现大多数单位滑坡现象,是6S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6S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6S管理的作用。
急功近利可能是6S推广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主要体现在对6S的认识、6S执行者的培训和选择推广的起点部门等方面。管理者对6S没有深入的认识就匆忙推广,他们以为只要项目开始了,以后会越来越好。初期,没有建立样板区,就直接在所有部分进行推广。
由于员工对6S认识误区的存在,因此,在推行6S管理的过程中,大家的意见难统一和达成共识,这样势必导致推行的力度和质量下降,甚至推行失败。现场的管理,不外乎是人、机、料、法的管理。在领导的强力推动下,有些员工6S的施行纯属形式主义,有些人甚至不能说全6S的内容,知道含义者更是寥寥无几。从现场状况也可以看出他们的6S执行只是口号而已。6S推广,没有把6S真正当作提高效益、效率和质量的管理办法。
6S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要使推行工作持久、有效,必须加强推行过程中对控制的执行力,有些企业开始可能很有热情去执行6S,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头脑里的温度不再那么高;也有是由于没有把6S推进到一种境界,没有形成一种习惯。最后,6S的推广以逐渐消失而结束。
主要指的是企业员工,甚至是部分领导对于6S管理的实施意义认识不到位,这里罗列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1)工作这么忙,天天加班赶交期,没有时间做6S
这种观点是把生产与6S对立起来,认为6S不是工作的一部分,是分外的事,在企业推行6S的过程中,经常能够听到,有的员工和中层管理人员会这样讲,也有个别高层领导也会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意识很可怕,表面是强调生产的重要性,实质上是对6S管理认识不足。
6S管理是工作的一部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其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生产中的忙乱问题。当然,在6S推行初期,许多事务性工作要处理,6S管理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处理好6S与生产之间的关系。
(2)6S就是简简单单,就是做做卫生
6S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方法,不仅仅是做好卫生工作,进行大扫除,而是应用各种技巧,建立管理体系保证管理方法的实行,达到提高员工素质最终目的,使员工革除马虎之心,养成良好的习惯。
认为6S管理就是大进大扫除,做做卫生,这是造成6S管理失败的原因之一,有一家公司老总这样讲过,我们的企业不需要再继续做6S了,我看现在卫生搞的不错了,注定这家公司的6S只能停留在做卫生这个层面,6S管理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最终宣告失败。
(3)公司做过6S了,没有什么好的效果。
可以说,这家公司以前做的6S管理是失败的,6S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改进的基础工作,不是短期的工作,要达到保持管理水平,员工养成良好习惯,不是搞运动能解决的问题。
有的企业半生不熟地做了一段时间的6S管理工作,或请顾问推行了一些时间,但没有坚持下来,没有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造成最终效果不好,而怪罪在6S上来。
只有深刻地理解并灵活地运用6S管理的技巧,找出突破口,如:有的企业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质量问题,就要从质量问题入手,在建立体系过程中,专项进行质量攻关,取得明显效果,让公司领导和员工对6S管理的成效有所信服。
一张白纸作画,在推行6S过程中,从农村来的员工文化水平不高,接受能力不行,但他们善良纯朴、积极性高,6S管理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关键在于员工去执行,并养成良好习惯。
做好6S管理要发动全员参与,6S管理本身是培养员工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素养,以员工素质差为理由,认为搞不了6S是完全错误的。就是文化水平高的员工。如果不认真地执行6S管理规定,同样,会造成6S推行障碍。所以,推行6S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各级管理人员决心和有正确的意识。
(5)用威胁、考核,让员工全力工作
6S管理强调有形的压力和无形的压力相结合,活动与管理相结合,不仅仅靠威胁、考核即有形的压力来推行,同样,要通过无形的压力即看板管理、目视管理等方法激励员工不断地改善。如图1-5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看板,图中对各月客户投诉率和订单履约率进行公布,并分析原因,放置车间容易看到的地方,让员工知道月度指标完成情况及原因,给员工造成无形的压力,同时,列明解决问题的措施,使员工知道如何去改善。
6S管理强调有形的压力和无形的压力相结合,活动与管理相结合,不仅仅靠威胁、考核即有形的压力来推行,同样,要通过无形的压力即看板管理、目视管理等方法激励员工不断地改善。但是仅靠一味的考核、施加压力来推进6S管理,势必得不到长期有效的结果,应该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让员工在享受6S管理带来的工作便捷上,还能享受到做好6S管理所带来的身心愉悦,而不是每天都想着如何应对检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