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简历面试 > 正文

药学专家个人简介(药学专家个人简介怎么写)

2023-12-06 11763 0 评论 简历面试


  

本文目录

  

  1. 李晓天的个人简介
  2.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简介
  3. 石京山的个人简介

一、李晓天的个人简介

1、李晓天,1965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河南大学毕业,1993年~1996年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攻读药理学硕士研究生,2002年~2005年在中国药科大学攻读药物代谢动力学博士研究生, 2006年5月~2006年11月作为外聘专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工作,现任药学院临床药学系副主任,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河南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会员等职。

  

2、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药药物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中药复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以及新药药理毒理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研究工作,发明专利一项。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有:盐酸关附甲素I类创新药物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关附壬素、关附胺醇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应用Caco-2细胞模型对一类新药盐酸关附甲素的体内外吸收相关性进行研究(国家863项目);肾小管膜转运蛋白研究(国家自然基金);I类抗癌新药OGP46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完成了包括复方二甲双胍片、奥美拉唑胶囊、氧化苦参碱缓释胶囊等数十个新药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工作。

  

3、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1部,参编卫生部统编教材《药理学》1部,参编《创新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评价》1部。近几年来先后在《Biological&Pharmaceutical bulletin》、《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of Asia》、《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二、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简介

1、孙思邈简介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在他生活的年代,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在陕西秦岭太白山中,后来声名鹊起,当时的***征他当国子监博士,孙思邈拒绝。

  

2、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在他生活的年代,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在陕西秦岭太白山中,后来声名鹊起,当时的***征他当国子监博士,孙思邈拒绝。

  

3、他主要研究钻研道家经典,对医学相当的有兴趣,重点研究雇人的医疗方剂,更注重收集民间的经验,多年之后,终于写出了在我国医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又著有《唐新本草》,于公元682年无疾而终。据记载,孙思邈一生写出80余篇著作,不多现在大部分都早已失传。

  

4、孙思邈的一生都寄托在医学事业上,并不重视功名和官职,拒绝了朝廷多种的封官,希望自由自在的四处游历,研究中草药,峨眉山,终南山,下江洲,太白山,都有他游历的踪迹。

  

5、孙思邈从小体弱多病,家中散尽家财为他医治,他自小聪慧,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年,享年102岁。他在内科、外科、儿科和五官、针灸等多方面都非常精通,一生钻研了二十四项成果,在医学史上开创了历史的先河。

  

6、他的思想在张仲景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了中医药,是医学史上的先驱,被西方国家尊称为“医学论之父”。孙思邈还十分的注重医德,讲究“无欲无求”,“一视同仁”、“华夷愚智,普同一等”,是我国古代著名而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7、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又名耳聪明法。孙思邈年幼时曾经体弱多病,家中散尽家财为他医治,所以他小时候就立志做悬壶济世的医者。

  

8、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医学家,留下著名的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称为是中国的“医学论之父”。不过相比于他的生平轶事和所留下的医学文化遗产,人们对他感兴趣的还有他到底活了多少岁。

  

9、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卒于公元682年,活了102岁,这是史书上比较明确的记载,但也不是肯定的,只是人们更加倾向于这个观点,还有的说是活了一百二十多岁,最高的猜测是141岁,就算是最低的也有九十多岁,算得上是真正的长寿之星,百岁老人。那么他到底是怎样从体弱多病到长寿老人的呢?据说,这都要归功于他的养生十三法。

  

10、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可归为以下点。发常梳(明目,防脱发治头痛)、目常运(明目)、齿常叩(促进肠胃运动,防蛀牙和老化)、漱玉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耳常鼓(增强记忆和听觉)、面常洗(面色红润防皱纹)、头常摇(防止颈椎病)、腰常摆(阳气固肾,防止腰痛)、腹常揉(腹部胀气)、摄谷道(长寿秘诀)、膝常扭(保护膝关节)、常散步(运动)、脚常搓(治失眠、降血压、缓解头痛)。

  

11、他的养生十三法因为简单而实用,被当时的人们慢慢接受,最后风靡整个朝代,直到现在,这也是一种十分好的养生方式。

药学专家个人简介(药学专家个人简介怎么写)

  

12、孙思邈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医学家,为我国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孙思邈名言也多和医学方面有关系。

  

13、“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一句名言是孙思邈在医德上面的看法,也是他行医的原则,意思是说人命要比千金还要贵重,是说医者不能只看重金钱,必须怀着医者仁心。这也是他《千金要方》命名的由来。

  

14、“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这句名言体现了孙思邈不光光是看重医术,对他来说,医德更重要,主张作为医者,必须要对病人一视同仁,做到无欲无求,不能根据病人的身份而有所偏差。

  

15、“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这个名言主要是因为孙思邈小的时候身体非常不好,家里为了给他看病花光了所有的钱,而后来热却长命百岁,孙思邈用这一句名言告诉后人,不要信命,应该要坚持调养身体。

  

16、孙思邈名言还有非常多,大部分并不是注重医术本身,而是更加的看重医德和自身调养,没有一味的推崇医学,在他看来,身体应该以修养为主,而医术只是辅助而已。

  

17、通过孙思邈名言不难看出,孙思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医者,他不仅仅是自己学医,更是将自己的所得著称医书,为后世的医学研究提供了方便,而且他所著的医书里面,还有很多的临床表现,这更是对医学界的一大贡献,是不可或缺的医学典著。

  

18、孙思邈死因不详是历史上的一大憾事,跟据历史准确的记载,孙思邈生于公元54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141岁,葬在故里孙原村孙氏祖坟。

  

19、他小的时候就体弱多病,但是为人却是极为聪明早慧,通晓诸子百家,被人誉作“神童”。从前隐居在太白上中,对医学上的民间药方和经验十分重视,一生都在兢兢业业的研究医学,对医德特别重视,提出不同年龄性别的人要分别治疗,特别是儿童和妇女要特别注意,是张仲景过后研究中医中药比较全面的人。

  

20、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第一卷这样重要的位置来说明。他本人更是以德养身,以德养性的杰出人物。

  

21、出生于西魏时期(541-682)的孙思邈出生时间也是有好几种说法,有的人说他活了90多岁,有人说他活了102岁,还有说法称141岁或者165岁,虽然具体的年龄已经无法探究,但是他确实是个百岁老人,长寿之星。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卒于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那么孙思邈到底是如何去世的呢?

  

22、关于孙思邈的死亡,史书上只给了四个字――无疾而终。还有的野史上也说孙思邈最后得道升仙,长生不老,当然这也都只是猜测,具体的真实情况至今为止并没有任何记载和说明,历史上伟大而著名的人物,孙思邈死因不详。

  

23、孙继光,又名檀林,是药王孙思邈的的第36代传人,据说这个人很低调,在文、武和医学上都有很大的造诣,人称三绝。但是他却是从来不显山露水,平时也是甘于寂寞,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很少知道孙思邈的传人竟然是这样一个奇人。

  

24、后来1995年发生了杨小霞事件,中西医很多的医生都对这个怪病一筹莫展,始终没有办法解决治愈,就在这个时候,檀林终于现世。不过也只是抛出了一篇万言医学论文,就再次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据分析,檀林身为孙思邈的弟子,在医德方面也继承了孙思邈的思想,为了救助杨小霞,也为了维护传统医学的声誉,檀林这才出现,不过当问题得到解决时,他却再次选择了隐居。

  

25、孙思邈的医德主张“无欲无求”,一视同仁,而檀林的做法和孙思邈的理论不谋而合,能够完整的继承先人前辈的经验理论,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

  

26、同时檀林还是《药王新篇》的作者,他结合孙氏祖传的秘方和先人流传下来的典籍,揉合了自己的经验理论,经过了20多年的时间,终于完成。其内容相当的广泛,除了继承孙思邈的医术,此文中涉及了医学,养生,锻炼,针灸术等方面,最重要的是,檀林还在这次的书籍里,整理和记录了2000多个祖传的秘方,这一行动,为当代的中医医学,和养生学中的许多难题得到了破解和依据,是中医医学史上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三、石京山的个人简介

1、石京山,195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重庆医科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遵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2月-2000年3月在瑞典王国哥德堡大学留学,主要研究神经生物与神经药理学,2001年3月-7月在清华大学进修。

  

2、石京山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药理学,先后将贵州省道地中药材淫羊藿、金钗石斛等的有效成分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防治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先后四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8/2007/2009/2011年)和主持1项“973”前期专项课题,以及中央财政部“中央-地方共建基础药理实验室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在神经元降解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病防治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获“贵州省科技进步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遵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指导研究生获12届全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交流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贵州省首届硕、博论坛论文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审中)。

  

3、表国内外中、英文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 26篇,核心期刊收录论文 31篇。作为主编、编委或参编的教材共计10余部,编写专著5部。在药理学界有一定的知名度,所发表论文被SCI来源期刊他引206次,国内期刊他引526次,共732次。为该学科领域杂志Aging Cell、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Amino Acids、Acta Pharmacol Sin等10余家杂志的审稿人,是国内知名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编委,《遵义医学院学报》主编。2010年9月,已接受国际知名学术刊物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邀请,撰写“Nutraceuticals and prevention of neurodegeneration”板块的综述。为我国药理学事业以及加速贵州省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做出了较大贡献。已培养博士研究生毕业5名,硕士研究生毕业35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12人。

  

4、现任遵义医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全面负责学校行政工作。分管学校行政办公室、财务处、人事处、档案馆。同时还兼任贵州省基础药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卫生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专家组专家、贵州省药学会副会长,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领衔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评专家,国家863计划专家库专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财政部资助的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药理实验室项目、贵州省省长基金、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专项基金、贵州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共计20余项,为加速贵州省的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做出了较大贡献。


复制成功